WK綜合論壇, WK综合论坛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册
查看: 727|回復: 0

[新聞頻道] 想不清楚该干什么?Google给你时间想,工资照付

[複製鏈接]
累計簽到:8 天
連續簽到:1 天
發表於 2015-5-17 00:14: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VIP精品區,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輕松賺金幣
加入VIP,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超級棒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这句话在Google身上有着最好的体现。为了留住招募到的有价值的工程和市场人才(包括高管和普通员工),Google往往愿意让这些人赋闲数月甚至数年,同时照付工资不误,直到公司需要时再让他们出山。这在做法尽管在Google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但知情人士都把它叫做Google的“板凳”计划。

3 i8 [9 M9 |7 Y9 J' n
这批人的板凳厚度让Google在紧急情况或者有新的任务时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 J4 s# Y9 B; d" L4 B
比方说去年Google CBO Nikesh Arora突然离职后,Google就召回了销售的第一任负责人Omid Kordestani火线救急。反过来也是如此。比如说从去年秋到现在,Google最有影响力的工程领导之一,地图产品的早期负责人Brian McClendon离开岗位赋闲已有半载有余,他下一步动作究竟是启动新项目还是彻底离开公司尚不得而知。
可以知道的是,像Google这样让大批高级人才长时间赋闲却照付薪水不误的公司并不多见。Google的这一“板凳”计划的战略考量有二。一是为新市场扩张储备人才,二是保持对不断涌现的竞争对手的优势。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资深的专家人才都是关键,情况一是为自己,情况二是间接打击对手。与让这批人投奔敌营或者创办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新公司造成的损失相比,挽留人才付出的那点工资简直不值一提。
当然Google这么做也有底子。一是腰包鼓,而是项目多。哪怕这些人的旧职位没了,Google有钱、有事情、有时间(可以是18到24个月)等这帮人想清楚下一步该干什么。比如产品负责人Jonathan Rosenberg 2011年离开岗位后,有人猜测他已经离开了Google。但是知情人士称,工资单上还有他的名字,他的办公室和行政助理也都还在。
其他的有的被赋予了“特别顾问”的头衔,有的则分配到了各色部门里面。其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头衔都很大,但是又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的。更多的时候这些人是作为应急储备资源待命的。就拿Rosenberg来说,Google 2012年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他就担任了后者领导团队的幕后顾问。后来摩托罗拉移动的CEO Dennis Woodside辞职去了Dropbox,Google马上让Rosenberg来填补了他的空缺。
不过有时候高管突然“销声匿迹”也许是因为从事了秘密项目。像前商业与GEO部门负责人Jeff Huber现在就在Google X工作,折腾秘密项目。2010年随被收购的旅游网站Ruba加盟的Mike Cassidy,进来后将近 1年。
这项板凳计划并不仅仅针对高管。据一位前Google员工透露,公司曾让自己的一位同事用了6到8个月的时间想清楚下一步该干什么,此间工资照付。不干活照样领钱,股票期权照样兑付,这对于留住人才自然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这些精英在Google享受到的那种荣誉和地位也很难舍弃。Google知道这批人的价值,也知道在工作强度这么高的地方这些人需要一段时间调整自己。不过像Google这样付得起这笔成本的公司估计寥寥无几。但反过来说,也许舍不得投入也就指望不了有高的回报。

2 y8 R: c# ?* ]- V" T* C) A
回復

舉報

 分享同時學會感恩,一句感謝的話語,就是最大的支持!  歡迎交流討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